吳舜澤:謀劃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堅戰,該如何“對症下藥”?
來源: 中國報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調研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甯夏調研時再次強調,“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繼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抓好生态環境保護”。
△ 生态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吳舜澤。
《中國報道》記者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相關問題專訪了生态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吳舜澤。
七項約束性指标提前完成
《中國報道》: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目前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進展情況?
吳舜澤: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十三五”生态環境保護規劃實施四年多來,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進展,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十三五”規劃明确的生态環境保護領域9項約束性指标,其中有7項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任務。
大氣環境質量方面,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未達标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23.1%。我們積極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現場檢查點位92.5萬個,向地方交辦涉氣問題6.5萬個。
水環境質量方面,2019年全國地表水優良(I-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比2015年上升8.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
針對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的長江流域生态環境治理的問題,目前,國家重點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啓動,在總結已有成績經驗的同時,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生态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在系統謀劃長江經濟帶中長期保護戰略的基礎上,切實做好長江流域“十四五”頂層設計。
在土壤環境質量方面,30個省份初步建立污染地塊部門聯動監管機制。21個省份公布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複名錄。我們堅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并篩選确定深圳市等“11+5”個城市和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項整治方面,爲配合全國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生态環境部執法局建立科學的幫扶機制,組織專家幫扶組深入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針對垃圾預處理、焚燒工況控制、煙氣淨化等各個環節幫扶指導企業強化精細化管理措施,實地“把脈”找症結,現場“開藥”促達标。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勢下,通過生态環境部污染源監控中心網絡平台、微信群、QQ群等媒介進行直播講解,使垃圾焚燒發電廠具體操作人員迅速掌握自動監控運維、數據标記等規則,強化自身環境管理。培訓後大多數垃圾焚燒發電廠都能做到規範操作使用自動監控系統,減少了數據誤判,保障了監控手段的有效性。
總的來看,今年加把力、使把勁,繼續努力,“十三五”規劃既定的目标任務有望如期圓滿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一定能夠打赢打好。
三個“沒有根本改變”
△ 茅洲河曾是深圳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這是6月15日拍攝的治理過後的茅洲河景色(無人機照片)。
《中國報道》:中國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态環境問題有哪些?
吳舜澤:剛剛提到,“十三五”規劃明确的生态環境保護領域9項約束性指标,7項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務。但是還有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單位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比例兩項指标沒有達标,這兩項是今年要攻克的重中之重。
我們目前生态環境問題,總的歸納起來,可以說是三個“沒有根本改變”,即:中國以重化工爲主的産業結構和以煤爲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環境污染和生态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态勢沒有根本改變。
基于這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下一階段生态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仍然是非常嚴峻和艱巨的,目前生态環境質量的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
《中國報道》:您認爲這些環境問題依然存在的原因是什麽?
吳舜澤:從目标導向來看,當下我們生态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是在一個相對低水平上的提升,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離“兩步走”戰略規劃中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标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問題導向來看,目前的改善成效還不穩固,有時候會有反彈。究其根本,一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态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還沒有總體形成,綠色發展這一污染防治的根本之策源頭防控潛力還很大;二是生态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沒有實現,長效機制建設還比較滞後。
尤其是今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國内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經濟發展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不穩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生态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把生态文明建設深度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
△ 6月16日,在京西林場,運送苗木的騾隊在山間行進
《中國報道》:未來我國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方向是什麽?
吳舜澤:下一步要謀劃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對症下藥”,把重點放在如何實現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特别是提高生态環境質量改善的穩定性上。
基于此,我認爲,“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堅戰除了在污染防治方面繼續發力外,還應把更多的“功夫”放在污染防治之外。
我們要把生态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更重要的是把生态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我說的這種融入涉及各方面的綠色化問題,這是未來生态環境保護更重要的着力點。
在這方面,最重要的一個抓手就是更充分地發揮生态環保工作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生态文明建設和生态環境保護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統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問題的重要突破口。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加強生态環境保護,可以推動綠色轉型、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綜合多重效益,帶動性強。
《中國報道》:具體來說,我國将在生态環境保護将如何發力?
吳舜澤:我們要緊密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标任務,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統籌謀劃“十四五”工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從思想意識上,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勵引導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正面典型。
從産業發展上,我們要發展一批立足生态環境優勢和彰顯生态資源特色的産業,加大環保産業綠色技術投資,發展綠色金融提質環保産業,鼓勵銀行機構下調貸款利率水平,降低企業環保融資成本,加快推進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正式運營,鼓勵地區設立區域性綠色發展基金,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消費升級動能、綠色革命動能和區域發展動能,推進經濟綠色複蘇。
對資源能源低效企業要進一步強化政策、信息、技術、方案聯合幫扶,推進現代感知手段和大數據運用,加大精準治污力度,推行生态環境違法行爲舉報獎勵制度,加強複工複産企業風險提醒、預警與整治,督導做好環境安全保障工作,做到監督與幫扶并重,确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标任務。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們更需要增強本領和能力,特别是如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态環保工作需要提高精準掌控能力,加強經濟技術政策環境影響分析和環境政策經濟社會影響分析,做好政策綜合影響評估和相機調整。
面對突發環境事件風險以及環境問題引發的社會風險,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生态環境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堅決守住環境安全底線,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環境安全保障。